湖北省保康县马桥镇尧治河村转换发展思路
矿区变景区山村面貌新
冬雪初霁,湖北省保康县马桥镇尧治河村像是披上了一层银毯,掩藏不住的绿意更加苍翠。
从一穷二白的农业村到靠矿吃矿的富裕村,再从矿渣遍地、污水横流的矿区村变成村美民富的国家4A级景区村,30多年来,尧治河村不断改革,完成了一个山村的完美蜕变。
平均海拔多米的尧治河村,“九分山水一分田”,在年开采磷矿前,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元。
湖北尧治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列奎回忆:“年梨花山戴家湾矿区的一声炮响,尧治河村从此告别了穷日子。一吨磷肥卖多元,一车磷矿石卖0多元,别人都说这是傍上摇钱树了。”
“一夜暴富”的尧治河人,疯狂挖矿。尧治河村党委书记、村主任孙开林介绍,当时没有图纸、没有勘探,为了找磷矿,村民们满山砍树、遍地挖矿,田毁了、山毁了、水断流,村子里废渣满地、尘土飞扬。
从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尧治河村告别了衣食无着的“贫困病”,患上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环境病”。“这样下去,迟早有一天我们会无处容身。”在尧治河人钱袋日益鼓起来时,孙开林开始了冷静思考。
为保护生态环境,尧治河村下决心关停不符合环保要求的矿区:5年,将尧治河人带上致富路的戴家湾矿区停产,老屋沟矿区生产了10年后关停;全村15个露天开采矿点、8家矿粉厂陆续关停,3家想入村投资的企业因环保问题被否决。
与此同时,下血本开展精细磷化工。9年,尧治河工业园开建,投资4亿多元引进生产设备,向科技要效益。4年后工业园生产出赤磷、次磷酸钠等10种磷化工产品,磷矿石增值10多倍。
如今,在尧治河村,已经看不到露天矿区,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工业园区,尧治河村发展成了集磷矿开采、精细磷化工研发、旅游、餐饮等于一体的企业集团,人均年纯收入超过4万元。
不到实地,很难想象,尧治河这样的磷矿开采区竟能跟生态旅游挂上边。十几年来,这个30多平方公里的村庄一点一点地变,终于变成了一个全域旅游的大景区。
“磷矿总有挖完的时候,将来子孙吃什么?”孙开林说,为了给子孙留活路,“矿开到哪里,环境治理到哪里,景点建设到哪里”,这成为尧治河村矿区治理的基本思路。
老屋沟矿区治理历时1年多,如今多亩矿山上,已遍植红叶石楠、香樟等景观树,成了游人如织的矿山公园。50多公里矿洞,被规划建设成白酒博物馆、防空博物馆、地质博物馆等观光体验项目。
10多年的治理,原本污染严重的矿区重现美景,一座座矿山重现生机。
“砍我一棵树,罚栽一片林。”为了留住青山绿水,尧治河村将山林土地管理写进了村规民约。同时,投入2.8亿元植树造林,目前全村森林覆盖率达到95%。
没有发展,绿色就无以为继。年以来,尧治河村先后投入5亿多元建设景点及配套设施,形成了“村在园中、厂在绿中、房在花中、人在景中”的美丽画卷。
旅游业发展,为农民增收带来了新动力。村民陈安梅在尧治河景区入口处开办了一家农家乐,一年纯收入有30多万元。如今旅游等第三产业产值已占尧治河村生产总值的40%。
“尧治河的发展路转了几个弯,终于踏准了时代的鼓点。”孙开林感叹。
来源
人民日报
往期推荐
喜讯!保康又获一个“国家级”称号!湖北仅两地保康三农庄获评“巾帼农庄”,吃喝玩乐就来这里保康一老宅拆出民国时期过继契约,两百串文换一儿子这个保康女人不简单,将几间旧厂房爆改成世外桃源,成了网红度假圣地…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