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杨韬赵硕旷微严云全媒体记者丁心栓)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中,保康县水利局有序推广“屋面集雨”工程,进一步解决喀斯特地貌地区群众的水量、水质问题,化解季节性缺水导致的群众用水难题,确保群众吃上安全水、放心水。
“屋面集雨呢,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在屋檐安装集水槽,把雨水收集起来,再通过管道储存到蓄水池,经过过滤后使用。”近日,在保康县店垭镇观埫村屋面集雨现场会上,店垭镇水利管理站站长朱斯正在为村民讲解屋面集雨技术原理和建设标准。
地处鄂西北深山腹地的全山区县保康,七成以上地区属喀斯特地貌,多溶洞、难蓄水,加之山高坡陡,群众饮水艰难。“十三五”期间,保康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喀斯特地貌地区打井工程,建设一批集中蓄水池,解决了群众饮水问题。
为进一步加强蓄水能力,利用雨季降水量多的优势,有效降低用水成本,保康县水利部门开始探索屋面集雨供水模式。
作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村,店垭镇观埫村党支部书记王义东讲述了开展屋面集雨工程的缘由:“我们观埫村以往都是依靠大林村水厂的深井取水,因为两地距离比较远,运营维护、群众用水成本都比较高。有了这个屋面集雨工程以后,群众就多了一项取水途径,对深井取水是一个有效补充,群众用水有了‘双保险’,进一步解决了季节性缺水难题。”
屋面集雨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具有“集雨、蓄水、净水”功能,蓄水量更大、水质更好,与深井取水相辅相成,可有效提高水源保证率、水质合格率,减轻群众经济负担和饮水设施维护压力。
为进一步提升水质,县水利局在原有的屋面集雨建设基础上开展升级改造工程,对集水槽、落水管、蓄水池等主体材料进行更换,确保群众饮水更加安全。
“以前大部分集水槽都是铝合金材质,集水管也是普通的PC市政排水管道,这些材质日常清洁使用没问题,但是达不到食品级别,而且时间久了也容易损坏。”保康县水利局水利水保股负责人望建国介绍说。
改造后,集水槽全部更换为不锈钢材质,落水管选用PE材质饮水管道,露天管道喷涂银粉漆防老化,蓄水池顶部增加过滤池,入户终端安装反渗透一体式净水设备,一系列的有力举措让群众饮水更加安全。
为充分满足群众改造需求,保康县投入万元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有建设需求的村民进行补贴,并先期选择59户缺水严重地区农户进行示范改造。
保康县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培涛表示,该局在完成试点建设的基础上,将进一步优化建设工艺,提高技术标准,通过规范建设、强化管理、示范引路,力争为群众建好高效、便捷的用水设施。同时,继续深化“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强化跟踪指导,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屋面集雨工程,确保让更多山区群众吃上安全水、放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