拽不回来的爱
保康县人社局:周世荣
穷,让一个男人走出家门,外出打工,险些把生命丢在河北。
穷,让一个原本还算幸福的家,因缺少男人爱的呵护,女人弃夫另嫁。
年的冬天,父亲已不能自理,张叔是大哥请来护理父亲的,他人生的朴实但心地善良,从开始照护父亲到父亲离世一直是贴身“护士”。
在父亲病重时,每每下班我去看望父母,张叔听到我的脚步声便会慈祥的笑着像迎接自己的女儿一样拉开门:“世荣来了!”马上接过我手中的东西放进厨房。在我来到父亲的床边观察父亲病情时,张叔便会把一杯滚烫的热茶递到我的手中。
冬天的夜来的早,伺候好父亲,有时母亲、大哥和我会在父亲的卧室围着火盆闲聊。时间一长,张叔不再陌生,晚饭少许饮酒后也会加入我们的闲聊队伍,我们会从远古扯到现在、从天南扯到海北、从城里扯到乡下,从老婆扯到孩子……
有一次,不知不觉聊到张叔身上。听大哥对我说过张叔的儿子叫“平儿”,张叔和平儿一起过,两个女儿已出嫁,我对张叔不怎么了解。
“平儿他妈还会回到您身边吗?”我轻问。
那时我分明看见张叔好像被针扎了一下,两肩一耸,左脸上的肌肉抽了抽,他拿起火钳在火盆里画圈,好久才回答:“不会了!”
“如果您心里有她您会找她吗?”我继续问。
“心里有她也不能找她!”
“为什么?”
“她又嫁人了!”
“您恨她吗?”
“不能说恨”。
看的出张叔心里多少还有平儿妈的位子,只是这个位子或许会成为永久的空位。
原来,张叔家住湖北省保康县黄堡(当时叫黄化)镇大坪村,70年代张叔当过兵,复员(服兵役期满)回家和村里一个漂亮能干的姑娘结了婚。张叔当过兵在大坪村算见过世面的人,婚后夫唱妇随,一起上山砍柴下田干活,夫妻恩爱。
真可谓“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我脑海里立即闪现出这般镜头。
张叔接着讲生产队不少社员、小孩晚上一有空闲便会搬上小凳子跑到他家,让他在屋外对着月亮,和着篱笆墙外不远处水塘里蛙声开始“谝咆”,咵咵山外的新鲜事。村里没有电,唯一通向山外的道路只有一条通向大湾的黄泥巴路。
80年代,农村土地承包到户后,张叔已是三个孩子的父亲,靠土地和山场一年下来没有多少收入。张叔同平儿妈商量自己出去闯荡闯荡,挣得钱寄回家以后好让一家人过上好日子,让娃子们读些书长大好有出息。
张叔曾到过不少地方打工,挣回些钱寄回家,终因没文化干的都是体力活。“走路难来行路难,打工的日子真艰难”,张叔讲有一次在河北挖煤,他排队走在后面,刚进洞子不一会,只听顶杆在响,几秒钟时间洞子坍塌了,走在前面的工友被掩埋,自己的两条腿也被压住,差点没命了,好不容易才爬出来。好长时间不能干活,更不能向家寄钱,也没法给家捎信儿。
后来张叔又换了几个地方打工,挣得钱都不多。
张叔说他也对不起平儿妈,长时间不回家,平儿妈也许想过、盼过,家庭重担压在一个女人身上不容易呀!当他再次回家的时候家中已多出个男人取代了他的位子。
张叔只好又出去打工。
后来,我见到平儿,他已是帅气的大小伙子,从他那儿得知省道穿村而过,通车后平儿妈住进了新楼房。张叔建房时平儿妈和那个男人也过来帮忙,平儿想在哪儿吃饭就在哪儿吃,张叔干活收工回家的时候锅里有时也会有热饭热菜。
前些日子,我有幸来到大坪村,昔日的篱笆墙不复存在,泥巴堰塘已成现在的“泉水湾”,土墙布瓦、茅草房被白砖红瓦欧式建筑的村庄代替,杨柳像秀发披肩的少女,拂动着新生柔软的枝条,抚摸着楼房倒映在泉水上面。
张叔,你因大坪村贫穷外出打工失去了很多,现在大坪村富裕了,那丝丝柳絮是否能撩动你善良朴实的心,或许有位意中人正等待补缺您心中爱的空位。
愿张叔健康幸福!锅里永远有热饭热菜!
如果您觉得不错,请点赞或留言
保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