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保康县 > 保康县习俗 > 民间故事横流成河宋进潮

民间故事横流成河宋进潮

发布时间:2022/6/22 11:34:27

《沮河文艺》创作奖励说明

1、中小学生创作单项奖

为激励学生写作兴趣和热情,即日起,《沮河文艺》针对学生作品开通赞赏功能,所获赞赏红包全部奖励给学生。对于阅读量超过,点赞量超过20,留言评论量超过20条的优秀作品,《沮河文艺》平台另奖励20元。以作品发表之日起一月内,指导老师或学生家长主动找主编领取赞赏。奖金由桃李满园教育(战狼特训营)赞助。

2、社会文学爱好者创作单项奖

为肯定社会各界文学爱好者的劳动成果和创作热情,即日起,《沮河文艺》对受欢迎作品推出以下奖励政策:对阅读量超过,点赞量超过20,留言评论量超过20条的作品直接奖励作者20元红包。对阅读量超过,点赞量超过30,留言评论量超过30条的作品直接奖励作者50元红包。以作品发表之日起一月内,作者本人主动找主编领取奖金。奖金由土城健康管理赞助。

3、沮河文艺年度文学奖:小蜜蜂奖、蜜蜂奖和蜂王奖。

年1月1日起至年12月31日,对每个月能投稿两篇(12个月共计24篇)、且全年在沮河文艺平台发表的数量超过12篇文学作品的中小学学生,《沮河文艺》平台奖励一台价值元桃李满园家教学习机并颁发沮河文艺“小蜜蜂奖”荣誉证书;对每个月能投稿两篇(12个月共计24篇)、且全年在沮河文艺平台发表的数量超过18篇文学作品的社会文学爱好者,《沮河文艺》平台奖励一台价值元的桃李满园平板电脑,并颁发沮河文艺“蜜蜂奖”荣誉证书。全年沮河文艺所有作品中阅读量最高(至少)、点赞量超过50、留言评论超过50条(同一用户重复评论算1条)的作者可获得现金奖励元,并颁发年度沮河文艺“蜂王奖”荣誉证书。奖品奖金和荣誉证书于年1月正式会议上发放。(即日起至年12月31日投稿的作品可算作年1月的作品参与竞赛)

《沮河文艺》编辑部

年12月21日

沮河文艺/总第期本期编审/张应东横流成河(民间故事)口述/何永忠整理/宋进潮

青龙洞

一碗稀粥的恩情沮水发源于关山脚下的莲花宝池,从源头到相思湖这一短短的溪流叫桃坪沟,从桃坪沟进入青龙洞,到达横河村,按道理水流应该进入潭坑,流进兴山县,为什么水流转折向西横流,注入保康县的歇马河,形成现在的横河呢?这里有一段奇异而神秘的故事,听我慢慢道来。现在的横河村早先叫高家包,住着几户高姓人氏。高姓人氏中有一户叫高三、高四娃子的,他们从小失去父亲,靠母亲养活成人。高氏兄弟家庭贫寒,是个连狗子都不愿去的地方,喂得鸡子不下蛋,喂得猪娃子能飞天,穷得叮当响。有一年闹饥荒,四川一位道士路过高家包,饿得路都走不动了,躺在高家门槛上奄奄一息,高氏兄弟的母亲是个善良人,虽说自己没吃的,但不能见死不救,就把仅有的一点粮食拿出来熬成粥给道士吃了。道士恢复了体力继续前进,临走前,道士说去朝元山拜望师傅,姓刘,道号至玄,回来时一定酬谢。高氏母亲说,谢啥子谢的,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不就是一碗稀汤寡水吗?我家虽穷,不至于饿死。至玄道士连连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他千恩万谢后,到朝元山寻找师傅去了。好心的高氏母亲就叫大儿子高三带路。道士走到一个水牛卧泥坑前,止住了脚步,他顺手把地上一根枯死的猪节巴草捡起来,插在牛卧泥坑里。高三不知道道士是啥意思,百思不得其解。至玄道士对高三说,假如你母亲百年归山了,你和弟弟用草绳子抬上山,绳子在哪里断,就埋在哪里。高三记住了至玄道士的这句话,点点头说多谢师傅。道士走后不久,高氏兄弟母亲就卧床不起了,本来家贫的高氏更是雪上加霜,不过多时,母亲就踏上西天之路了。高三、高四年纪很小,高三不过十四五岁吧!高四也不过十二、三岁。母亲已死,家里什么也没有,莫说给老母一副棺材,就连装老衣也买不起一件。因为人穷,老母亲停在家里很久,也没有人来过问。高三想起至玄道士一句话,就对弟弟高四说,用草绳子把老娘抬上山。弟弟高四说,那咋行呢?高三就把至玄临走说的那句话告诉了弟弟高四。弟兄两用竹席子把母亲尸体卷好,找来草绳子,把母亲抬上山,一直往前走,走到水牛卧泥坑处,草绳子突然断了。高三就想,这是什么鬼地方啊!咋能葬母亲?高三蹲下身嚎哭起来,眼泪快哭干了,他揉揉眼睛,看见至玄道士插的那根枯死的猪节巴草复活了。高三想,这里是一棺好地啊?弟兄两正半信半疑时,天上突然雷轰火闪,大雨倾盆而下,眼睛都睁不开,兄弟两只好跑到岩屋里躲雨。雨一下就是三天三夜,等雨停天晴,弟兄两个跑到卧泥坑一看惊呆了,卧泥坑长成一座厚实的新坟。从此后,高三、高四运气慢慢好转,做事百顺,人家田里光长草,他的田里光长粮,人家喂猪光走瘟,他家喂猪肥得抖抖神。一来二去,几年的光景,高氏兄弟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人家。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要说发,还是高三发得快,高四呢!因为生得厚道,到了不愁吃不愁穿的阶段,就再没有往好处发展了。高三不一样,大脑精明,会算帐,娶了一个贤惠的老婆,会成人家,所以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高家包位于关山脚下,离千家坪不远,所以千家坪和高家包成为两大商贾云集之地。人一旦有了钱,就会变得财大气粗,鼻子稍微“恐”一下就会地摇山动,俗话说,有钱人放屁都是香的,说话错的也是对的。高三在关山一带的名望就如高山,当地人见了高三就得仰起脖子看。运气来了门板也挡不住,高三娶了贤惠的媳妇,又盖了四合院,长工短工,木工石匠应接不暇,草台戏班子一晚上一折子,成天烟火不断,宾朋四面八方而来,田地里蒿草锣鼓班子打擂竞技。高家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府”,门庭若市。话说那位至玄道士在朝元山拜师之后回到四川,也晋升为道长,一时名誉四海,所持道观,香火旺盛。但他时时念记高三母亲救命之恩,不远千里来到高家包表示回报。高三见了至玄道长,就是一个长跪,三行鼻子两行泪,说母亲早已不在世了。至玄道长说,他早已测算到高三母亲何时病亡,并说出病亡的时辰,当时葬母的情景。高三大为敬佩至玄道长的神算。高三带领至玄道长来到母亲坟前,至玄道长烧纸叩拜以谢救命之恩,并说,高三母亲的坟无需培土,每年自然增高三分。道长拜祭完高三母亲,回到高府,高三以恩人款待,大摆筵席三天,至于上席,邀来远近官府豪商作陪,道长在当地的名声鹊起,备受当地人崇敬。道长借此机会在当地寻得一方宝地,兴建道观,供附近百姓朝拜许愿,化凶驱疾。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发了小财还想发大财,发了大财还想发猛财,人的欲望无止境,人的欲望无限膨胀。一日,高三试探性地问道长,高家虽说发财了,但还有一些小事不太顺利,感到苦恼,道长是不是还有更好的办法,能使高家一帆风顺。道长沉吟良久说,办法到是有,就怕讨不了那个力。高三急切地说:“只要能使高家兴旺发达,我高三舍命忘死,也愿意干!”道长说:“吾观附近百姓为吃水而困,为吃水而愁,若能一户一口小井,十户一大井,济苍生利百姓,这可是得民心的大事,若能办成,远近百姓相互拥戴,不愁往后不发财,不兴旺。”高三一听甚为高兴,当面表态,马上拿出银两,召集百姓兴挖水井。百姓不仅免除了远途挑水背水之苦,也保证了天旱有水抗旱。高三在附近的声誉更加高涨。道长指点迷津高三背信弃义有了道长的指点迷津,高三的财源滚滚来,官府遇什么事也得上门求他问路,打探虚实,以便对症下药。有些难缠的事,只要高三出面,立刻化干戈为玉帛,息事宁人。高三也就成了“高员外”。道长并不是长期居住在高府,他主持的道观依然在四川,只不过在高家包新增了道观,每年都要来传经布道,顺便来看看高员外。高员外就问道长,他已经按照要求兴建了许多水井,解决了当地百姓吃水用水难,还做了许多善事,当初答应他百事百顺不留后患的承诺呢?道长说,既然你对百姓这么好,想必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于是就对他说,要想永远发财顺利,必得重造屋场,纳山水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不然好景不长啊!高员外一听,脸色陡变,镇静下来后又问,难道没有整治的办法?道长说,有,那得一切听我的。高员外说,行!道长就把高员外领到山上山下查看。道长说,你看这块地才是真正的风水宝地,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右玄武,聚气纳财,人丁兴旺,万事顺心。他还强调说,若把房子盖在这里,后山大石头下有一股暗泉,终日不歇,四季不竭,可供千百人饮用,柴方水便。高员外一听噗通跪在地上,连连承诺:“我若是一步登天,万事顺利,保你享受终身,待你胜似父母!若有违背,天打雷劈,不为全尸。”道长见高员外信誓旦旦就直言说道,起宅造屋,每个过程都得由他亲自过问,特别是细节,不能有半点疏忽,一切按照他的要求进行。高员外一一答应。高三从落汤鸡变成凤凰,又从凤凰变成员外,已经是腰缠万贯,富可敌国了,他现在又大兴土木,想必日后紫如中天。附近官商百姓一听说高员外重新造屋,纷纷响应,讨好巴结,风起云涌。新宅动土,果真在屋后不远处,掘出一股泉眼,都称道长“神、神、神!”。高三就把造屋的事全权委托给道长,择日动土,放红线,过门,竭板,上梁,都是道士亲自监督,丝毫没有马虎。四五个月下来,一座金碧辉煌的四合大院,顺利竣工。但是道士忘了道规,道士是不能给人看真地的,看了真地就要瞎眼睛。这就是人常说的,为人不可全抛一片心,画虎画皮难画骨,人心隔肚皮,虎心隔毛翼。时间不长,道长的眼睛开始模糊不清,慢慢地就什么也看不清了。高员外开始对道长也是一日三餐,大鱼大肉,洗衣添被,无微不至。可后来,高员外慢慢地不耐烦了,一改往日的友好,不再精心服侍道长了。他干脆把道长放到磨房里,叫他磨米磨面,不准他与外人交往,当驴子使用。到了后来,道长吃的是猪狗不如,穿的是遮不住羞丑,病了无人问,饿了无人给,牛马不如。道长后悔不该违背道规,看错人真是瞎眼睛。他骂自己,活该!他这时,是多么想念自己的徒弟啊!徒弟暗暗访师傅略施小计惩草寇高三自从做了新屋,凡事一帆风顺,财大气粗,威风显赫,专横跋扈,欺压百姓,头脑发热,招兵买马,竟然做起对抗朝廷的事来。高三的外号由“员外”变成了“霸王”,手中命案连连,老百姓背地里叫他“活阎王”。尤其他背信弃义,折磨道长,更是激起了当地人的不满,纷纷背后骂他“不是个人的东西!”更有人同情道长,想营救道长,但势单力薄,不敢轻举妄动。道长出走三四年没有返回四川,徒弟经过掐算,得知师父有难,于是就沿着师父来的路径慢慢寻找。徒弟来到高家包,听人说有一个道行很高的道人,给高霸王看过真地,现在被扔进磨房里了。高家包人还说,现在不晓得道长是死是活,要见到道长万分不容易,层层设立岗哨,连蚊子也很难飞进去。徒弟说,只要晓得师父在磨房就够了。说起这徒弟,功夫真是了不得,飞檐走壁不在话下。夜晚,他翻越院墙来到磨房,一眼看见骨瘦如柴,披头乱发的师父,难过得差点哭背过气,责怪自己没有保护好师父,愧疚万分,发誓一定要救出师父。道长眼睛虽然瞎了,但听见熟悉的声音,就知道是徒弟来了,倍感交集,他把如何帮助高三的前前后后说了个一清二白,后悔给高三看了真地,违背了道规,看错人瞎了眼睛,完全是罪有应得。徒弟问师父,难道没有破解的法子?道长说,天无绝人之路,地无寸草不生,凡事都有破解的法子。他说“千人挑万人砸,赶不上铜钉扎。”徒弟不明白师父的话,道长就悄悄告诉了徒弟整治高三的办法。徒弟告别师父后,就在高家包附近布道施法,有户人家因为魔鬼缠身,久病不愈,徒弟就前去施法,那病人很快恢复健康,能吃能喝,能干能睡。消息一传出,高三立马前来打探,把徒弟接到府上。徒弟一看高三房屋风水,故作惊诧地说:“这是一方好地,可惜可惜啊!”高三听徒弟这么一说,赶快问:“可惜,有什么可惜的?”徒弟说,你这是出天子的宝地,可惜没有存住阳气啊!高三迫不及待地继续问,该如何摆治,有摆治的办法没有?徒弟说,当然有,不过你得按我说的办。高三说,只要我高家能出天子,你叫我咋办我就咋办!徒弟说,你给我五百人就行了,你得半月在屋里哪里都不能去,斋戒十五日。高三说,莫说五百人就是五千人也没事,莫说斋戒十五日,就是不吃不喝我也受得了,只要高家能出天子。高三就按徒弟说的,给了五百壮劳力,自己关在屋里斋戒。徒弟就带着五百壮劳力在青龙山日夜开挖,一直挖出两个几百斤重的圆球石头。此时,高三关在屋里,顿感腰部疼痛,就派人禀告徒弟,问是咋回事,徒弟带信回话说,那是把妖(腰)气除掉了,过两天就不疼了。徒弟又来到师父磨房,细说了挖断青龙山的经过。师父说,高山已经青龙附体,高家不久就会出天子,这条青龙是公的,母龙要劁,公龙要骟,挖出两个龙卵子(圆球石头)他就失去元气了。师父告诉徒弟,青龙与白虎是天生的一阴一阳,还要在白虎山砸一对童钉,钉在腰间,高家永世不得翻身。很多人以为童钉就是普通的铜钉,事实上,童钉就是童男童女。徒弟对高三说,右边白虎山上降住青龙山,要一对童男童女镇住白虎。高三不缺钱,就拿出银子,买了穷家一对童男童女,放在白虎山腰间,给足两个孩子足够的粮食和灯油,让他们吃完吃尽,油灯耗尽,自然死去。这事办妥之后,徒弟又问师父,还有什么需要做的?师父说,太阳闪边时,青龙山山头要冒青烟,你对准青烟放三铳,一切就办妥了。徒弟按照师父的交代,一大早就来到青龙山,看见一股青烟冒出来,就对准青烟连放三铳。此时,师父的眼睛突然复明,高三的眼睛突然瞎了。高三已经是青龙的化身,那青烟,其实是高三出的气。徒弟把师父从磨房里接出来,走到青龙山。徒弟看到一股水改变了流向,就问师父。师父告诉徒弟,这股水其实就是青龙的血脉,本应该顺流,现在青龙山被挖断,只好横流成河,犹如在体内倒涌,高三必脑浆炸裂,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中风”、“脑溢血”。本是出天子的风水宝地,就变成了草寇之地。师徒离开高家包不久,高三因密谋造反,被官府捕杀,高三没有成为天子,却成了草寇。这就是挖断青龙山,横流成河的来历。

作者简介

宋进潮:湖北保康马良人,中国民协会员,省作家协会会员,省戏剧家协会会员,省报告文学研究会理事,省荆楚文化研究会会员。发表小说、散文、民间故事、报告文学、戏曲影视剧本等多万字。

年,民间故事《张县令审不孝之子》、《一碗水》、《何仙姑》入选《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年12月《张县令审不孝之子》被改编成戏曲《割肉还母》在武汉楚汉宫首演,剧本曾获“孟浩然文艺奖”、“省第五届新剧本奖”,年,被潜江花鼓艺术剧院移植,参加省地方戏展演,进入省春晚。

沮河文艺办保康人民最欢迎的文艺微刊投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kangzx.com/bkxxs/14723.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