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北省保康县供销合作社积极探索农村电商产业发展,在引领全县各类农产品上行,借助电子商务多渠道推广销售中,让众多农业龙头企业尝到了“甜头”,让农民得到了实惠,走出了一条具有保康县供销合作社系统特色的农村电商发展之路。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农产品上行物流成本较高。保康县由于地处山区,农村物流价格整体偏高,平均高于其他县市1元~2元。以保康土鸡蛋为例,个土鸡蛋的防碰撞包装费用约20元,顺丰物流费用约48元,成本总价达到元,物流成本占到土鸡蛋原值的68%,在保康供销e家网站售价按元包邮,每件利润仅10元,还需承担破损的退换风险。高昂的物流费用推高了销售价格,让保康农产品失去了价格竞争力,增加了农产品网销的难度。
二是物流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虽然物流已实现镇级全覆盖,但在乡村级层面上,交通设施依然薄弱,村村通虽然实现了全覆盖,但据调查,由客运公司运营的线路较少,部分线路由于住户分散、客运量少,不能保证每天一次的运营,有的村2天—3天一班车,部分村仍然不通班车,电商物流进出村存在较大障碍。部分乡镇在集镇建立了快递超市,周边村民网购只能到集镇快递超市自提,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还未得到实质性突破。同时,信息网络覆盖率低,宽带进村入户率不足20%,流量费用限制了农村电商的发展。
三是农产品品牌培育不足竞争力小。保康县农产品品种多,但规模小,缺乏带动效应,产品品质参差不齐,储藏设施简陋,缺乏精深加工技术,产品链条不长。专业合作社小而散,农产品集中度不够,农产品生产加工以小作坊居多,具备食品生产许可能力的SC生产企业不多,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能力不足,还没有真正形成对外有影响力的区域公共品牌。
对策和建议
建立部门联动机制。电子商务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部门、多领域,各乡镇、相关部门需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共同推进。一是要充分发挥保康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领导小组职能与作用,切实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要将电子商务作为推动三产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来抓,强化部门配合和协调意识,形成政策合力,营造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三是整合资源,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国家平台为主推、供销电商唱主角、名优企业产品为主打的县域农村电商发展体系。
完善农村物流体系。物流是否畅通是农村电商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农民最现实、最迫切的需要。依托现有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加速物流快递企业集中集聚发展,吸引商贸、货运、仓储等物流企业入驻,促进快递、电商协同发展。以市场化方式鼓励和指导社会力量提高村级服务站点快递覆盖率,发展第三方配送、共同配送,实现物流快递件“统进、统配、统送”,降低物流成本。拓展冷链物流应用,为电商企业提供商品存储、打单、包装、发货及配送一体化服务。
加强供应链条建设。以农产品供应链和营销服务体系建设为突破口,提高农产品线上销售能力。一是深入挖掘特色农产品资源,提高“三品一标”产品数量和质量,打造符合市场需求的标准化产品。二是鼓励企业、合作社完善初加工、预冷、分拣、包装等设备及信息系统建设。三是依托现有农产品追溯体系,提高本地产品检测、追溯覆盖率。四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从专业市场、大宗采购、线下展会、连锁零售企业、农产品特色馆、网络零售企业等渠道入手,全方位拓展全县农产品销售渠道,建立完善代销、分销机制。五是加大区域公共品牌推广力度,建立公共品牌准入及退出机制,充分利用网站、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