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保康县 > 保康县资源 > 文化文化保护与传承从保护ldquo

文化文化保护与传承从保护ldquo

发布时间:2022/4/28 15:07:29

  襄阳方言是是鲜活的、有感情的地域文化,它洋溢着襄阳人民自身特有的文化气息。

  目前,襄阳市方言建档工作进入了收官之际。在8个方言建档区中,大部分已完成方言音视频录制工作,正在进行打磨和后期制作,以确保各个区方言建档工作在8月底前完成。

  “乡音土得掉渣,画面美得上天”成为5日召开的襄阳市方言建档工作现场会的一大亮点。

寻找“最地道”的乡音

  襄阳话属于北方语系中的中原片区方言,由于地处鄂豫川陕四省语音交汇处,因此“语言清轻略带秦”。与河南省交界地方,豫音较重;靠近江汉平原地区则多卷舌音。襄州、谷城、南漳、保康等县(区)语音大体一致,枣阳、老河口语音稍硬,宜城语音偏软。

  由于襄阳历史上有过多次人口迁移、融合现象,“十里不同音、两城不同调”就是最重要的例证之一。比如,老河口说人跑得飞快是“跑得飞飞神神的”,保康就是“跑得(zhuazhua)神的”,襄阳城区话是“跑得掺掺神的”。而这些方言,又形成了襄阳独特的文化。

  如何寻找最地道的乡音?从今年起,襄阳城区、老河口、枣阳、宜城、保康、南漳、谷城和襄州等8个方言建档区,相继组建了工作专班,开展了组织地方民俗文化专家撰写脚本,公开遴选纯正方言发音人,用地道的方言讲脚本故事,录制方言音视频等工作。

  专家们下社区、进茶馆、与公园老人们交谈,走村入组访问老农,收集到了很多地道的方言俚语,使得方言建档工作能够顺利展开。通过大量走访,专家组对各地方言的特点及分布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和摸底,摸清了方言的语音、语调、词汇、语法及分布等。之后,由语言、文化专家对规定文本的方言发音进行本土化标注,由作家、文史专家创作多个能够反映方言特色的自选文本。

  在老河口市,因为辖区10个乡镇办事处的“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城区和农村、北部与南部方言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北边腔硬,偏河南口音;南边腔软,偏谷城口音。“考虑到老河口方言的复杂性与多样化,我们把老光化县城作为方言取样地,即老河口市区北起秋丰路,南至黄营,东起城东社区,西至汉江边酂阳。”老河口负责人说。

  保康地处荆山山脉,方言上受河南话影响较大,但又夹杂南方的口音,具有其特殊性。比如吃饭,就有“噪饭”“塞饭”“日拉”等多种说法。尽管收集工作量大,但是保康县档案局局长杜俊表示:“这样的建档工作,太有必要了。在录制现场,螃害夹子、我的咣当锤啊等保康方言听起来活色生香、趣味横生。”

  为找到襄州方言最“纯”最“土”的发音,张湾采集点的发音人冯慧玲爱找七、八十岁的老人聊天。为搞明白风筝、日晕等在襄州话里怎么说,她和七八个老奶奶忙活了一个多小时。

地方元素亮“眼”

(图片由简白提供)

 “千古帝乡、航天英雄、花鼓戏、酸浆面……”这些枣阳文化元素体现在自制文本专题片《帝乡音韵》中。据了解,录制发音人的方言音频、视频资料,除了省档案局提供了需要发音人读的规定文本,各地也有自选文本。自选文本由各地特有的民间故事、顺口溜、谚语、民俗歌谣等内容组成,需要选准文化点、富含当地人文情怀。这样一来,好作品才能让这些音视频经得住岁月的磨砺,才能让老百姓津津乐道。   南漳的自制文本融入了卞和献玉、三国水镜先生故事等;保康民俗专家创作完成了《提亲》、《幺舅母夸保康》、《乔迁之喜》、《粘米饭的故事》等四个对话、说唱、民间故事题材中,并精选了地方说唱《幺舅母夸保康》重点打磨,作为了最终自选文本。襄州区将襄州地方的一些“非遗”项目穿插其中,比如张湾的《汉江号子》等,让人叫好。

  “城区方言组的的‘自选动作’值得期待。目前10余个自选文本已创作完毕,正在进行最终的修改和筛选。”市档案局相关人员表示,鉴于仅隔一江之水,方言差别不大,襄城区和樊城区决定联合进行城区方言建档工作。城区专家组成员都是文学襄军中有影响力的作家、编剧,力争打造方言文化精品、力作。

挖掘传承本土文化

  

  “方言建档致力收集方言艺术作品和音频视频资料,进一步挖掘传承本土方言文化,提升襄阳文化软实力。”市档案局局长文廷全表示,建档完成后,一个地方最古老、地道的东西,后世永远都能看得到、听得着,这将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文廷全说,方言建档,不仅“规定动作”要规范,“自选动作”也要出彩。其中文本的选取很重要,需要具备四大特点:有情节,有构思;有人文情怀,反映百姓生活、百姓喜怒的故事;突显区域特征,有地方文化元素,树起经得起打磨、在全国叫得响的文化品牌;大胆创新,形式开放,选择民歌、歇后语、顺口溜、民间故事、录制地方戏等形式全面推开“方言建档”工作。

  为了留住方言,单靠“乡音建档”是不够的。市档案局相关人员告诉记者,在完成方言建档后,下一步各地也将对转换标注的方言语音档案、文字材料,进行深度加工开发,出版相关的衍生艺术作品、地方方言文字书籍等,为“抢救”方言、传承传统文化发挥作用。

来源:襄阳日报李晖

编辑:安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kangzx.com/bkxzy/14361.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