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于脚下的热土,与当下沸腾的生活同步,以民间化立场,写“有意思的小说”……5月27日上午,作家晓苏短篇小说集《老婆上树》读者见面会在汉举行,武汉高校文学评论家、保康县文联负责人、武汉地区文学爱好者先后登台热议晓苏新作。
晓苏出生襄阳市保康县,现任湖北省作协副主席、湖北省人民政府参事、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人民文学》《收获》等文学期刊发表作品。去年底,晓苏的短篇小说《老婆上树》上榜“中国小说学会年度好小说”。
晓苏新作读者见面会现场。记者万建辉摄
短篇小说集《老婆上树》收录晓苏近年创作的15部短篇小说,日前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收在小说集中的《过阴》《祼石阵》《老婆上树》《春回大地》《二十世纪的疙瘩》《发廊门上的纸条》等作品,是晓苏的乡村题材写作,即他的“油菜坡系列”。
评论家王先霈说,37年来,晓苏从一个初学写作者,到一个成熟作家,作品不只一种笔法。他的作品主要是民间叙事,把农民的智慧写进故事,具有幽默、谑趣、夸张等特点,故事经常转几道弯,含有特别的寓意。
如晓苏的新作《老婆上树》,民间意味很浓:“我”家有棵高产的柿子树,上面的奶柿子很值钱,然而树太高,家里人不会爬树,老婆廖香会爬树,但是乡间的民俗和规矩是女人不能爬树。正在此时,城里的演说家高声来了,他为了走后门给评委送礼,专门到“我”家来买奶柿子。高声不但鼓励廖香上树摘柿子,还鼓动有一副好嗓子的廖香进城参加演讲比赛,先县城,后省城。虽然廖香铩羽省城,但上了树、进过城的廖香再也不可能是以前的廖香了……
这是农民进城又返乡的故事,是一个农民试图改变自身命运的故事。上了树的廖香高瞻远瞩,看到了不一样世界,进过城的廖香更是无法再回到原先的自己。作品显然有着深广的主题蕴含和寓意。
见面会上,有读者评价晓苏的“油菜坡系列”:在“油菜坡”发现中国,并不是田园牧歌式的地理自恋,它在探讨新时代农村超越物质阶段的情感认同与需求问题,农民的出路如何通畅,乡村振兴、城乡融合之路还有多长的路要走。
有读者问晓苏为何这么多年来持续以民间叙事写乡土故事,晓苏说,一直以来他经常回老家保康,老家是他创作的根据地,许多灵感来自家乡,有难以磨灭的童年记忆。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发展迅速,旧貌换新颜,也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他写这些故事,不美化也不嘲弄家乡,不以知识分子的视角去审视,而是把自己当作家乡的一分子来看家乡。有很多复杂的感受,用轻松诙谐的文字表达出来,笑里常是藏泪的。因为爱家乡,希望家乡好。
(长江日报记者万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