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时期,铜是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在政治、经济、战争等方方面面都有广泛的需求,长江南边被楚蛮控制的铜绿山(今湖北省大冶市)就蕴藏丰富的铜铁矿床,封在淮水上游和汉水中游地带的随(今湖北随州市随县)、唐(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息(今河南省信阳市息县)、蔡(今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申(今河南省南阳市东北)、应[今河南省平顶山市滍(zhì)阳镇]、郧(今湖北省安陆市)等“汉阳诸姬”虽然垂涎三尺,但却只能望江兴叹,因为他们的任务是监控荆楚和淮夷,遏制其北进中原的势头,以拱卫周疆。铜绿山生活在汉水以西的楚族无疑是“汉阳诸姬”需要防范的重点对象。楚族的第一任首领鬻(yù)熊虽然臣事周文王,但周武王举兵灭商时,楚族却没有率部追随。周朝建立之后,武王有南图之意,楚族第二任首领熊丽赶紧率领族人迁移至睢山(今湖北襄阳市南漳县西北)与荆山(今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之间躲避。周公东征,心系南方,作《汉广》以寄楚族第三任首领熊狂,通过政治联姻笼络住楚族。周成王亲政后,感念鬻熊辅佐文王之功,封楚族第四任首领熊绎为子爵,赐土地五十里,始建楚国政权,定都丹阳(今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楚国在数代人不懈的努力之下,疆域不断扩展,国力持续增强,虽然首任楚子熊绎曾跋山涉水至镐京(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与齐国国君丁公、卫国国君康伯、晋国国君侯燮(xiè)、鲁国国君伯禽一起辅佐周康王,但周王室与“汉阳诸姬”仍然不敢掉以轻心。公元前年,周康王崩逝,嫡长子姬瑕继位,是为周昭王。为了从楚蛮手中夺取铜矿的主产地铜绿山,周昭王决定南征。周昭王周昭王十六年,大臣南宫统率王师和北方诸侯军跟从昭王南征。联军从成周(今河南省洛阳市)出发,先锋官“中”带领先头部队为联军开路,并在邓国(今河南省邓州市)和随国为昭王准备行宫。联军进入南阳盆地后,沿随枣走廊前进,一路上得到了汉北各姬姓诸侯的支持,军队人马更加壮大,很快深入江汉腹地。到达长江后,昭王留下一支人马在江北守卫渡口,自己亲率大军渡江南下。江南楚蛮虽然人数众多,分布广泛,但始终没有形成一个强大统一的政治体,面对昭王联军的迅猛攻势,只得退缩到南面的大山之中。联军一路高歌猛进,如愿以偿地攻占了铜绿山。在留下少量王师镇守之后,昭王率领大获财宝的联军渡江北上,在唐国论功行赏,大会诸侯,第二任楚子熊艾与南蛮二十六国首领闻讯,纷纷前往朝拜,昭王大喜,特命铸器铭功。十七年九月,昭王班师回周。楚蛮探知周军主力已经撤走,于是又出兵夺回了铜绿山。十九年,昭王率大臣祭公等,以卫戍镐京的西六师再次南征楚蛮。周军经邓、唐、随、郧等地趾高气扬地直扑江汉地区,再度重创楚蛮。然而,回师汉水的时候,乌云密布,一场地震突然爆发,争相抢渡的周军将士惊慌失措,混乱之中死伤难以计数,连昭王也无计幸免,亲卫辛馀靡从汉水中只寻回了他的尸体。周昭王南征昭王执政期间,自恃强大,不再坚持周文王“耀德不观兵”的策略,而试图以武力简单粗暴地解决问题,在第二次兴兵对楚蛮进行掠夺时,遭受到了建国以来最惨重的一次挫败,消耗掉了成康之际所积累的强大国力,此战,无疑是周王朝由盛到衰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此外,昭王南征,客观上为楚国的发展壮大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楚国北进中原的通道被“汉阳诸姬”封死,迫不得已转而向南拓展领土,江汉地区的楚蛮被昭王削弱之后,南扩再无强大阻力,经过数代人的努力,楚国将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南岭;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苏北部、陕西东南部、山东西南部的广阔疆土纳入版图,进入鼎盛时期。周昭王剑最后,还是向广大历史爱好者们请教三个问题:一、周昭王南征的对象,究竟是楚蛮,还是楚国?二、“汉阳诸姬”的部署,究竟是为控制南方铜路,还是为了遏制江汉地区荆楚部族北进的势头?三、楚子熊绎与齐君丁公、卫君康伯、晋君侯燮、鲁君伯禽一起辅佐周康王,齐、晋、鲁、卫四国都得到周康王赐予的宝器,独楚国没有,究竟是熊绎的功劳不够,还是宗法血缘的原因?
华夏战史No13王道微缺周昭王南征
发布时间:2025/6/25 16:4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