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落有致的农家小屋掩隐在青山绿水间,古意浓浓的亭台错落有致,石磙、石磨等农用工具自成一景……盛夏时节,走在保康乡间,处处是一步一景的美丽画卷。
7月13日至14日,参加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第七次联席会暨年上半年美丽乡村建设现场观摩会的与会代表,现场观摩全县11个乡镇的12个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检阅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成效。
环境治理,描浓乡村振兴底色
炎炎夏日,城关镇云溪沟村,绿意浓浓,爽心悦目。
乡村振兴,环境是基础。云溪沟村山清水秀,是天然的康养福地。近年来,该村始终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生态兴村、绿色发展之路,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突破性发展绿色产业,全域修复自然生态,全面整治乡村环境,大力弘扬文明乡风,加快推进乡村振兴进程。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全体村民共同参与。马桥镇鸡公岭村加强村内人居环境治理力度,积极建设美丽乡村,大力建设农村休闲旅游业项目,全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村集体经济由弱变强。
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马良镇双坪村按照“党建引领、产旅融合、花园新村、幸福人家”的发展理念,突出产业发展、庭院整治、环境治理、乡风文明四个重点强力推进,初步建成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的美丽新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过渡湾镇罗家坪村巧借位于国道绿色生态带和梅花寨旅游观光路中心位置的独特优势,突出“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社会治理”三个重点,初步建成新农村林果产业园、梅园景观带、国道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线、二郎书坊文化长廊、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中心五大核心片区,不断提升美丽乡村颜值,努力建设“和谐环境美、和顺风尚美、和善人文美”的富裕新村。
观摩的乡村道路干净整洁,房前屋后整齐划一,污水处理因地制宜,厕所改造颇有成效。村庄美了,生活舒适了,乡亲们乐了。
文化引领,注入乡村振兴活力
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近年来,店垭镇望粮山村将“清敬和美”的茶文化与正根正行的家风家训文化融入小区建设管理中。新建主题文化石头墙、墙绘、文化体育广场。依托文化名人晓苏教授建设“晓苏书屋”、家风家训广场。组织开展弘扬家风、传承家训活动,评选好公婆、好媳妇、十星级文明户等,弘扬身边的文明典型,形成了“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扬家德、兴家业”的良好风尚。
歇马镇盘龙村地处沮河流域中心地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中,该村不仅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还将文化遗产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传承弘扬工匠精神,对千年古树、龙泉古井、遗址古墙进行保护开发,将传统的土坯房改造成村史馆、诚信馆和农耕馆,让其成为记住乡愁、教育后人、见证发展的生动课堂。
文化引领,铸就红色村魂。寺坪镇庹家坪村依据新中国成立以来77人参军入伍的事迹,挖掘提炼“星火庹家、红色寺坪”文化内核,结合向军属家庭赠授“忠勇之家”匾额、新建初心讲堂红色展馆、命名“拥军路、向党路、爱国路”、组织老战士宣讲战场亲历故事等多种形式,丰富庹家坪红色星火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影响力,铸实筑牢村民精神文化依托。
龙坪镇朱砂村是西红柿、辣椒种植大村。在美丽乡村试点村打造中,该村在保留乡村原始风貌的基础上,大力挖掘朱砂乡土文化,将乡土文化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中,因地制宜打造乡村舞台、栖凤坎、李家老屋等文化景观。
一村一阵地,一村一风景。每个村都建有文化墙,将党建、脱贫攻坚、乡风文明、美丽乡村建设等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在文化墙上,既扮靓了乡村,又丰富了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多的乡村聚起了精气神,一个个美丽乡村正焕发文明新气象。
产业支撑,打造乡村振兴硬核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富民是核心。近年来,保康县各乡镇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村民多渠道增加收入。
走进两峪乡两峪村蓝莓基地,村民们正忙着进行田间管理。两峪乡因地制宜,立足地理和气候优势,深入实施“一药两叶三果”产业培育工程,推行“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开发集休闲观光、采摘体验、文化娱乐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夯实乡村振兴基础。该村建成扶贫产业园区,成立保康双堰蓝莓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软籽石榴亩、蓝莓亩,累计解决人就业,带动余户村民增收致富。
鳌头山村位于马桥镇西北部、粉清河西岸,属于紧邻马桥集镇的河边村落,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相对突出。村内现有自主企业两家,另有股份企业和联营企业各一家,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均在万元左右。近年来,鳌头山村着眼长远兴产业,依托资源抓当前,挖掘土酒文化,培植主导产业,先后成立了以磷矿石加工销售及农业种植、农产品加工销售为经营范围的湖北鳌头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招商引资建设以隧洞暗漂、峡谷观光、果蔬采摘、民宿农家乐为主,集游憩休闲、健康养生及绿色环保为一体的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壮大村集体经济。
产业发展离不开群众的参与。后坪镇汪家沟村坚持群众参与主体、产业发展主体,千方百计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依托资源优势推动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重视传统种养、林果、中药材等产业,在已发展多亩核桃林果产业的基础上,多方考察,结合专家建议,组织动员群众栽植花红果50多亩,林下套种中药材。
黄堡镇黄龙沟村立足村情实际,依托厚实的茶叶产业,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新建茶果立体栽培基地亩,目前累计发展茶叶亩。为延伸产业链条,投资万元新建茶叶加工扶贫车间。在新建茶园中套种桃树、李树、梨树、柿子树达0棵,逐步将茶山“化整为零”,使茶山更生态、更环保。同时,在原有50亩葡萄园的基础上,新建50亩西瓜、草莓基地,让游客在黄龙沟村有花赏、有果尝、有茶品。
现场观摩,一路看,一路听,一路评,一路议。浓郁淳朴的乡风,鲜花簇拥的庭院,农民脸上绽放的幸福笑容,如画卷般呈现在观摩团成员眼前。一个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建设试点村,描绘出一幅幅现代农村的怡人画卷。
特约通讯员:杨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