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前夕,尧治河“三界洞天”景区开业迎客——三界洞天景区是利用废弃矿道打造的矿洞探险神话旅游主题景区。这是保康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行山区矿区景区深度融合,走出旅游发展新路的一个缩影。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保康县十余年久久为功,乡村产业坚守绿色底色,强化市场化思维、机制性探索,一幕幕故事生动诠释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初秋时节,漫步尧治河村,空气清新,河水清澈,满眼五彩斑斓。
曾经靠着开挖磷矿富起来的尧治河村,一度青山被毁、河流变质。
“老百姓富了,可代价太大了,绿水青山全没了。”尧治河村党委书记孙开林说。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尧治河村壮士断腕,关闭15个露天开采矿点、8家矿粉厂、叫停8个勘探项目,3家想入村投资的企业因环保问题被否决。
村里还投入2.8亿元植树造林,实施水土治理、植被恢复、废旧矿洞修复等工程,全村绿色生态恢复率达到92%。
经过多年改造,曾经的“千疮百孔”,变成了“别有洞天”,山村焕发无限生机。
“以前这里是矿山,卖的是矿石;如今成了景区,卖的是风景。”孙开林道出了尧治河村的变迁。
青山归来,“绿富美”煞是抢眼。
村里投资多万元,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建起多幢整齐精致的“别墅洋房”,打造“民宿样板区”,开办农家乐,建设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小药园,发展林下经济,建立农业生态观光园,“生态环境”变成“生态经济”。
“村里已经建成景点67个,有峡谷、瀑布等自然风光,有博物馆、矿洞等工业景点……”看着游客越来越多,尧治河村民宦玉卓脱下矿工服,办起了农家乐。
“眼下,群山怀抱中的尧治河正是旅游旺季,日接待游客量最高达1万人次,全村多间客房‘一床难求’,我家的农家乐也是每天‘加餐’,不得不请几个人帮忙呢!”
从卖矿石到卖风景,宦玉卓家的“饭碗”变化,也是尧治河蜕变的缩影。
现在,尧治河3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每年接待游客20万余人次,旅游收入达2亿余元,第三产业产值已占尧治河村生产总值的30%。
去年,尧治河村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荣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成为湖北省唯一上榜单位。
让每一寸土地都变美!
尧治河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目标定位,以矿区变景区、居民区变景区、山区变景区的“三区”融合建设为依托,凝聚“两山”发展共识,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突出抓好乡村振兴,在“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上蹚出了一条“三区”融合、村美民富的新路子。
主管:襄阳市生态环境局
主办:襄阳市环境宣传教育中心
编辑:李丹赵月
审核:申晖
版式:袁娜
来源:汉江创客
运营:襄阳日报新媒体集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