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山之韵,保康之诗。
鄂西北的荆山,雄伟壮观,它不仅孕育了保康的秀美山川,更见证了楚先民们艰辛而辉煌的开拓历程。荆山主脉,自西向东,穿越保康中部,将其分为南北两半。在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20余万保康人民世代居住,共同编织着强县富民的梦想。
保康,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地方,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他们用笔墨描绘荆山的壮美,用诗句抒发对保康的热爱。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如今被保康县融媒体中心精心整理,陆续呈现给广大读者,与大家共同分享这份荆山保康的文化盛宴。四川陈树菱,赴任保康县,路经南河,吟咏七绝五首。
一侵晓时分,谷城边的一叶孤帆悄然启航,我踏上了前往南河的旅程。沿途的山势,仿佛逼近而来,让人不禁想起巫峡的险峻。
二这里的山峦并非巫山十二重,却也展现出了玉芙蓉般的壮美。我曾幻想攀登至最高峰,探寻那蓬莱仙境般的景致。
三前滩过后是后滩,峭壁巉岩似乎在迎接我。水流湍急,山路险峻,但总有路可走,即使是一线天缝,也要奋力前行。
四茅茨四塞,竹林环绕,我结屋于岩巅,仿佛置身于半空之中。听,那云外的鸡犬声,仿佛诉说着刘安避北山的故事。
五溪水曲折,春意盎然。我并未向渔父问路,因为桃花源记中的景象仍历历在目。早识渊明骗后人,这里的景致,岂是言语所能描绘?
光迁竹枝词东山屹立在城东,宛如笔架鳌头般环绕。天然的屏障使得四门彻夜不关,守卫着这座城池。千家林上,人们频繁地搔首弄姿,尽管这里地少居人稀,但四季云封的积雪和万峰之上的高山却让人叹为观止。邻封的盗贼无法越过东山这道长城,而山上的农夫却因雨妨淤塞、晴妨干旱而显得可怜。尽管如此,他们依然辛勤耕耘,薅草人声中透露出一丝喜悦。每当东山种树节到来时,人们遵循典礼,齐登其上,种下一株株树木,为后人留下甘棠遗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