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人民政协报记者贺春兰实习生张奚若
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以霹雳手段建成了令世人惊叹的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解决了老百姓高度关切的“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如今,遍布城乡的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让幼儿徜徉在一个平安有序的成长乐园中。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幼有所育”已经成为现实。
(一)
“真的是了不起的成就!整个从无到有地建立了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问及我国学前教育、特别是面向3-6岁儿童的学前教育发展,当了15年全国政协委员,一直参与推动也见证这一进程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系刘焱教授颇为感慨。“这个成就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够清楚地感受到的。”刘焱以自己所居住的北京高教园区举例,“我们住的这周边,过去最多的时候黑幼儿园有近20家,关也关不掉。后来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办了两个大的公办幼儿园,基本解决了附近孩子的入园问题,黑幼儿园就自然消失了。”
农村学前教育境况更是得到巨大改善。“在北京开会时老听说,‘幼儿园已经成为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到基层调研,果真这样啊!在农村,最亮丽的地方确实是幼儿园。”带着南方口音的刘焱难掩激动。
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马良镇重阳村幼儿园
如刘焱所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多项学前教育改革措施不断落实,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在许多方面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冷变热的过程。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从无到有的建设。
“你能想象吗?年,我国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仅为50.86%,政府直接用教育财政经费举办的公办幼儿园数量极少,占比仅为19.51%,且大多分布在城市地区,可以说,我们尚没有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年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学前教育新政落地,通过连续四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建立了惠及城乡人民群众的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农村都有了公办幼儿园,这种变化,是新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是一个了不起的历史伟业!”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我们身边的幼儿园数量增加了,幼儿园的入园费用降了下来。
(二)
说起学前教育的推进过程,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和学前教育研究者的刘焱则充满感慨——“不容易!不过中央下了决心,推进起来也出乎预料地快!令人惊叹!”
刘焱讲述了15年前,自己刚刚进入全国政协时的一次经历。
那是年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是她第一次参加全国政协会议。当时教育部的一位高级官员来到了刘焱所在的界别和委员们座谈。有位委员点名道姓地提出,某幼儿园要收很高的赞助费也进不去,随即引发委员热议——“入园贵”“入园难”问题遂成为此次会议热点之一。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唯一的一位学前教育领域的专业研究者,刘焱清楚地知道,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当时幼儿园资源有限,公办幼儿园资源更少。刘焱发言说,“现在公办幼儿园数量太少了,主要靠民办园支撑。幼儿园收赞助费非常普遍,因为没有政府经费支持。这位委员所说的这家幼儿园属于企事业机关单位办园,并不是政府办园,是企事业机关单位为自己职工办的园,属于‘单位福利’,本来就不面向社会公众。要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必须加强政府供给,尤其是要把学前一年纳入到义务教育中去,为每个幼儿做好入学准备,让每个孩子在进入学校的时候,拥有基本相同的发展基础。”“义务教育问题还没有解决呢,怎么能轮到学前教育?”刘焱的建议当场就被这位教育部的高级官员否决了。
确实,在那时候,从上到下,学前教育问题还没有引起社会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