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黄忠
通讯员赵树祥李伟
这世间可能没有“超级英雄”,但是有他们,守住一个个生命之夜,冲向一个个生死时刻。
全年天、每天24小时,召之即来、战之必胜,只为了那句“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铮铮誓言。
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模范和消防忠诚卫士表彰大会近日在北京举行,湖北省应急管理系统4个先进集体、6名先进工作者、1名“中国消防忠诚卫士”受到表彰,获奖数量排在全国前列。
11月10日,极目新闻记者采访了两名先进工作者,感受他们的初心与坚守,聆听他们应急救援保安全的幕后故事。
“应急飞毛腿”徐宏博:
最美逆行者多次过家门而不入
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总能挺身而出;无论何时何地接紧急电话,总以最快速度赶赴现场。他就是“应急飞毛腿”——武汉市江汉区应急管理局防汛减灾科副科长徐宏博。
年底,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刚刚转隶到江汉区应急管理局工作的徐宏博,面对未知的危险情形,没有丝毫退缩,而是主动请缨,始终冲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多次“过家门而不入”。
临危不惧勇当抗疫逆行者
部队转业的徐宏博依然保持军人本色。在江汉区华南海鲜市场,他帮助引导疏散商铺人员,并协助消杀人员清洗市场环境进行闭市;武汉市各类医疗物资十分短缺,他带领车辆到东西湖转运各类医疗物资;为保障外地医疗救护队日常保障用品、棉被等应急物资,他开着自己的车一趟一趟往返于应急仓库与酒店之间;为保障社区一线值守人员能有避风躲雨的值守点,他冒着大雪给社区搭建应急救灾帐篷。
雪中坚守(右一)
“疫情期间,真的是以办公室为家,靠着一床折叠床挺了过来。”徐宏博介绍,为了卸载、分拣、装运防疫物资,他有时要连续工作12个小时以上,既当驾驶员又当搬运工,“只能抽空在车上眯一会。”
在此期间,他突然接到母亲查出癌症的消息,一边是渴望儿子陪伴的母亲,一边是危险重重的抗疫战场,徐宏博忍痛选择了“舍小家为大家”,整整40多天防疫战中一天都没请假。
实在放心不下母亲,他多次“过家门而不入”,将买好的食物、日用品放在父母家门口,叮嘱他们照顾好自己,又继续投入战疫中。“有时候真的感觉亏欠父母,但是当时的情况下,我必须选择顶上去。”徐宏博告诉极目新闻记者。
今年8月,武汉出现外地关联病例,要开展全民核酸大排查。徐宏博作为防疫工作的“先锋队”,主动去联系应急帐篷为核酸检测做好筹备工作,短短2天,为15个街道社区发放帐篷顶。
下沉防疫
有的街道社区不太会搭帐篷,无论是顶着中午40℃的高温,还是在凌晨紧急需要搭建帐篷,他都会第一时间到现场协助社区、隔离点等地方的工作人员一起搭好帐篷,与时间赛跑,为防疫赢得先机。
哪里需要哪里有他的身影
除了是负责防汛减灾工作,41岁的徐宏博还兼任江汉区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中心负责人,经常是“白+黑”“5+2”连续工作,哪里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今年7月的一个夜晚,晚上9时,刚刚回到家的他突然接到一个辖区民权街道一栋老旧居民楼的9节外挂铸铁水管突然脱落,悬在空中岌岌可危,随时可能砸中居民楼旁边的十几户平房居民。
情况危急,他顾不上吃饭,赶紧驱车来到现场调度,并联合房管、街道、消防等一起查看情况、制定排险排危实施方案,经过4个小时通力配合,终于排除了水管脱落的隐患。
今年,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重点工作。在普查的关键时刻,正好遇上关联疫情和汛情,他对普查工作进行了科学统筹,保证工作一项不落。在做好防疫、防汛工作的同时,在短短4天时间,他和全科室人员一起加班加点,在全省42个区县中率先完成全部清查数据的录入上报工作,累计有效录入数据条,其中承灾体数据条,减灾能力数据条,受到通报表扬。
北京领奖
“应急人或许没有什么壮举,但我们以平凡换万家的平安,是我的荣耀,也是我的追求。”谈及获得的荣誉,徐宏博谦虚地说,这是对他工作的鞭策,“今后我也会时刻保持枕戈待旦、快速反应的备战状态,当好人民安全的卫士。”
“矿工保姆”伍兴章:
走过的巷道比绕地球一圈还长
“既然选择了应急工作,就必须认真负责干好,替矿工兄弟战好这班岗。”说这话的人叫伍兴章,44岁,是襄阳市保康县应急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
10多年来,他所在单位的“一把手”、矿山监管股长、业务干部分别调整了5任、3名、5茬,他却默默坚守在任务最重、条件最苦、压力最大、风险最高的矿山安全监管岗位上。
每年多天奔波在矿洞内
年5月的一天,伍兴章去某矿场检查,陡峭的上山道突然崩落一个碗口大的石头,直接砸中其头部,坚固的安全帽顿时破裂,毫无准备的他立即倒下、人事不省。
在医院的路途中,伍兴章苏醒过来,他的第一句话是:“怎么回事?你们没事吧?”然后不顾众人反对,坚持返回矿场把检查做完。
下矿检查
常年的上山下井负荷,导致身高1.8米的他半月板永久性破裂和腰椎间盘突出;常年的井下潮湿环境,导致时值壮年的他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
14年来坚守在矿山安全监管岗位,这期间,不是没有调整分工的可能,不是没有外调交流的机会,但他不愿放弃、不忍离别,从不叫苦、叫累、叫屈。他总说:“工作总要人干。”
检查矿企
为了矿山安全,他曾带领团队连续驻矿75天,无暇照顾临产的妻子和生病的儿子;由于不在身边照顾,父亲眼疾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导致左眼失明、右眼仅存0.1的视力。
为把“驻矿蹲守”落到实处,伍兴章每年超过天奔波在阴暗、潮湿的矿洞内。只要下矿井,每天至少徒步15千米以上,走过的巷道总里程比绕地球一圈还要长,11万多米的井巷安全现状,他都能情景再现。
要对多名矿工安全负责
每年排查整治0多条隐患,伍兴章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再隐蔽的隐患都无法逃过他的“法眼”。
有一次,他发现某矿山巷道顶板异常,其他人毫无察觉,他强烈坚持督办,抢在作业面大面积冒顶前撤出人员。人员撤出的当晚,矿山巷道果然出现意外,8名矿友死里逃生。
“全县有多名矿工,每名矿工背后就是一个家庭。我在安全监管岗位上,就要对他们的生命安全负责。”伍兴章告诉极目新闻记者。
检查设备
矿山安全监管初审把关环节多、执法要求严,难免与企业老板、设计单位、中介机构打交道,一不小心就会被“围猎”。对此,伍兴章总是当起“黑脸包公”,坚决拒绝老板们送上的“好处”。
无欲则刚。有一次,面对舍不得花钱治理事故隐患的法定代表人,伍兴章一身正气,依法严肃查办了这家企业。很多矿企负责人说:“老伍不仅督促我们整改问题,而且帮助我们解决问题,这样的监管干部,我们服气!”
经过多年持续发力,保康矿山安全监管成为省、市管理示范区,创下了矿石产量5倍增长、事故指标持续下降的骄人业绩,保持了连续16年无较大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连续39个月“零死亡”的纪录。
去年荣膺湖北省首届“荆楚楷模·最美应急人”,今年再进一步,获得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工作者,被称作“矿山保姆”的他说:“荣誉只属于过去,安全工作无小事,每天都要从零开始。”
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集体
武汉市应急管理局安全生产综合协调处
黄冈市应急管理局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应急管理局
洪湖市消防救援大队
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工作者
徐宏博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应急管理局防汛减灾科副科长
邓祖义(藏族)湖北省十堰市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中心主任
袁明湖北省当阳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
伍兴章湖北省保康县应急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
刘海波湖北省地震局武汉地震计量检定与测量工程研究院院长
李长春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江汉路消防救援站站长助理
中国消防忠诚卫士
赵宏湖北省襄阳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一站站长助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