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上完四节地理课,跟着吃完午餐的学生们,迅速地把我们地理解读活动的展板做出来了。这行动效率,我也被惊呆,不得不感叹,学生们的动手能力都非常强。
这中间特别感谢每个帮忙的同学,包括上午帮忙抬展板的同学,中午一起布置展板的同学,可惜的是,我也投入其中,忘记给他们拍照记录。等我意识到的时候,男生们已经先弄好离开了,所以我只拍到了细心的姑娘们。
在此,我还要特别感谢下我们的高三年级主任张主任。我在大课间去打印展板标题的时候,她提醒我,现在是国庆节,一定要把主题选择好。张主任说:“学生们不是解读的襄阳本土的地理知识吗?这不就是热爱家乡的表现吗?刚好展板做出来的时候,举国上下都在庆祝国庆节,这个主题就很好啊。”我一听,真的是醍醐灌顶。张主任不愧是特级老师,思想格局果然要高于我这个普通的地理老师。我原本的初心也是希望能通过“地理摄影解读”活动,同学们认真观察我们的家乡,通过“地理眼实践力”解读我们的家乡。这次地理实践活动最终的目的也是让学生们更加的热爱我们的家乡,所以这次的活动主题定为——“地理眼、实践力”,“庆国庆、爱家乡”。
今天推荐给大家的是我们班陈安琦同学的地理解读,看了她用心做出的解读作品,我作为老师也是受益匪浅。下面展示给大家的陈安琦的作品:
地理眼看世界
人文——土地覆膜盖被子
除常见的覆塑料膜(辣椒覆膜)外,也存在给植物“盖被子”的景象
〈拍摄于晚上六点襄城区尹集乡〉
这两种方式虽都具有保墒的作用,但仍有区别。
以图中辣椒为例,清明前后种植辣椒秧时,气温回升水分蒸发,塑料地膜有效拦截水汽,为土壤保墒;其次,太阳短波辐射能够透过透明地膜,而地面长波辐射不易散失,为辣椒生长提供丰富热量;同时,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雨集中且降水量大,覆膜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壤肥力;最后,覆膜可有效抑制杂草生长,减少药物使用。
而少见的“盖被子”景象,更侧重于防晒。中秋前后种下的大白菜等作物,在最初几天用被子盖住,可以有效阻隔白天强烈的太阳光,防止作物受损,和夏天小商店的冰柜盖被子隔绝热交换道理相近。到了傍晚,太阳落山,要把被子掀起来,让被压趴的作物恢复生机。
人文——平原梯田
由于地形起伏不同,不同地区的耕地类型也不尽相同。
〈拍摄于晚上六点襄城区尹集乡〉
〈拍摄于上午保康县两峪乡〉
以个体小面积菜园为例,较为平坦的土地,海拔起伏较小,被分成不同形状种植不同蔬菜,每部分之间有仅容一人经过的小路相连,便于种植、除草、灌溉。
在坡地上多沿等高线建造梯田,梯田可有效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并且在蓄水、保土、增产方面作用显著。梯田的通风透光条件较好,有利于作物生长和营养物质的积累。梯田的宽度与地面坡度大小、土层厚薄、耕作方式、劳力多少和经济条件等因素有关。
自然——海拔高度对气温的影响
〈拍摄于清晨保康县两峪乡〉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所以图中山顶银装素裹时,山腰山脚样貌依旧。
大气的温度主要来自地面长波辐射,海拔高的地区气压低,空气稀薄,白天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少,气温较低;夜晚因大气保温效果差,热量大量散失。因此,海拔高的地方气温较低,水汽更易形成雨和雪、冰。
自然——风化作用根劈
〈拍摄于上午保康县两峪乡〉
生长在岩石裂隙中的植物,不断扎根生长,使岩石裂隙扩大,岩石受到破坏。
“风化”是指岩石发生破坏和改变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图片显示的是生物风化中的根劈,植物的根部除了在岩石上裂隙施加物理压力外,亦提供一个水及化学物的渗透渠道,所以生物风化同时也伴有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
自然——“有雨山戴帽,无雨半山腰”
〈拍摄于清晨保康县两峪乡〉
〈拍摄于清晨保康县两峪乡〉
这是一句天气谚语,阴雨来临前,云层笼罩在山顶,形成山的帽子;雨后山谷有着丰沛的水汽,夜间热量散失,辐射冷却形成雾漂浮在半山腰,便给山带上了腰带。
以上都是陈安琦同学的地理摄影解读。陈安琦同学是个非常认真、做事用心的小姑娘。最后,以陈安琦同学看到的一句话结束——真正的快乐在于发现,而非知道。同一个知识点,别人讲给自己是“知道”;自己去寻找,就是一种“发现”吧。换一种眼光去看熟悉的世界,也会有许多新的“发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