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漳河畔品枝江
作者:杜选奉
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枝江这片沮漳河流过的神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诞生了很多优秀的历史人物和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它为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是一个充满神奇的地方,这里产生的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文学的形式探索枝江的历史人物和楚文化,它不是历史的复制。
沮漳河为长江的支流,是长江中游上段北岸重要河流之一。《水经注》载:“沮水去东汶阳郡沮阳县西北景山,即荆山之首也。山峰霞举,峻岭层云。……故淮南子曰:沮出荆山。……沮水又南经当阳县北,过麦城与楚昭王墓,又南与漳水合焉。”《山海经》亦云:“荆山之首曰景山,其上多金玉,沮水出焉,南流于江。”又云:“东北百里,曰荆山,漳水出焉,而南流于沮。”沮漳河上游为山区,下游为平原。上游分东西两支,东支是漳河,西支为沮河,西支较长为干流,它发源于湖北省保康县欧家店大湾,流经保康、南漳、远安、当阳、枝江等县市,于荆州市李埠镇临江寺流入长江,全长km,其中沮河河段长km,这里是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是一个文化资源丰富的地方。《左传》云:“江汉沮漳,楚之望也。”又载:“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荜路蓝缕,以处草莾,跋涉山林,以事天子”,楚先祖熊绎从封地荆山、沮漳流域走出,经过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定都纪南城,逐鹿中原,意欲天下争霸,并占据当时中华版图上大片肥沃的土地,时间长达余年,期间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楚文化。
对于枝江市,我一点都不陌生,三十年前我从部队来到地方,最先的工作地便是横跨枝江、宜都两市的枝城长江大桥。而实际上,大桥宜都一侧的枝城镇,就是枝江市(原枝江县)的老县城,后来由于行政区划的变化,才划归宜都市。到现在我说话的语音中,还有一些枝江的韵味儿。
而对于枝江历史文化的了解,我首先是从董市开始的。那里有我的亲戚、朋友,是我得以经常住足品味的地方。从水府庙出发,漫步于老街巷子的深外,从青砖石雕中,穿越古镇数千年的历史,慢慢地我初识董和、董允,认识了张承槱、张盛藻、张鸿渐、张子高,结识了时象晋、时功玖、时照涵等。在此基础上,我在自己运营的新媒体平台上以“董市古镇老街名人”为题材,发布了系列的文章,引起了大家对枝江市董市这片热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