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中之重,是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的关键之举。近年来,城关镇刘家坪村坚持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工作,通过简化分类标准、完善终端处理、创新管理机制,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之路。
正值夏日,走进刘家坪村,村庄道路整洁,环境优美,村民们房前屋后都摆放着黑色、红色和蓝色三个垃圾桶,上面对垃圾的投放有着明确的分类要求。
简化分类标准
年初,刘家坪村开始实施垃圾分类工作,村里为每家每户分发垃圾分类专用袋,专门收集可回收垃圾,可效果并不理想。现在,该村又为每家每户配备了黑、红、蓝3个垃圾分类收集桶,对可回收垃圾分类进行细化,黑色垃圾桶收集金属类、玻璃类,红色垃圾桶收集纸张、布匹类,蓝色垃圾桶收集塑胶类。
完善终端处理
年,城关镇刘家坪村党支部书记王智文同志自己买材料、请工人,研制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备,前后花费20余万元,经过反复探索实践,发明制造了一组“三态分离垃圾处理设备”,年获得国家专利证书。该设备对垃圾焚烧过程产生的固体、气体、液体进行三态分离,回收固体,净化尾水尾气,可有效解决烟尘污染。村里收集的不可回收垃圾定期利用“三态分离垃圾处理设备”消化处理,从根本上解决了垃圾终端处理问题,探索形成了符合该村实际的村级垃圾处理模式。
创新管理机制
近两年来,刘家坪村又争取项目资金,建成1个垃圾分拣区,配备1辆垃圾收集车,将农户分类后的垃圾收集运输至垃圾分拣区进行二次细分,集中收集管理,定期变卖。通过3次垃圾分拣,垃圾总量减少30%。
全媒体记者:秦志鹏罗智华
编辑:相琴
推荐阅读来源:襄阳日报生态环境部来保康督察饮用水源地保护
保康企业与湖北文理学院共同开发的平台,对农村影响深远!
聊一聊“如厕”这件严肃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