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王华英旷微全媒体记者童光辉见习记者刘睎菁
两只小板凳,一双老茧手,身子坐上去,不停往前走。
年夏突遭车祸,保康县寺坪镇罗家湾村村民黄德国双腿高位截肢,从此,板凳为他撑起了一片天。
补鞋、补胎、理发、做木工、修自行车……40年里,黄德国啥活都做,被左邻右舍称作“多面手”。如今,69岁的他,仍乐呵呵地干着喜欢的事情,沧桑磨难都镌刻在一双老手上。
“没有腿还有手,能做一分是一分,对得起良心。”一句朴实的话,一颗坚强的心。
邻里相助暖人心
提及往事,黄德国的妻子曹兴兰红了眼。
那年,女儿才几岁,自己又怀上了。“顶梁柱倒了,几乎绝望……”曹兴兰不敢再回忆。
黄德国一家住在山边,一下大雨,就容易出现山体滑坡,危险重重。失去双腿的他,根本来不及撤离。怎么办?
好在兄弟黄德华离他家不远,一有雨,就及早跑过来,把他背到安全的地方。
兄弟情谊感天动地,乡亲们主动援手,你背我抬,一次次帮助黄德国化险为夷。他看在眼里,记在心头。
为方便出行,亲戚提出跟黄德国换房住。他从山上搬到山下,割舍不断的依然是亲情和友情。
年底的一个晚上,曹兴兰突感胸闷,呕吐不止。邻居龚光荣接到黄德国的电话求助,医院,还悄悄地垫上入院费。那一刻,黄德国仿佛感觉,自己有无数条腿,没有办不成的事。“我要活下去,还要活出个样子。”黄德国暗下决心。
双手劳作觅甘甜
因为之前开过车,对车比较熟悉,他决定从修理自行车做起,在家门口支起了小摊位。
走不了,就用两只小板凳当腿,双手紧握板凳,挪动身子,来去自如。
闲暇时间,他还琢磨怎么补胎、补鞋,后来还拿起了剃刀,开了简单的理发店,乡亲们都上门照顾生意。
一次出门,黄德国看到一个木刨很精巧,他就想:是不是我也能做出这样的刨子?
回到家,他动手干起来,多次试,反复练,终于做出一个满意的手工木刨。“没想到做出来的木刨还挺受欢迎,要的人真不少。”黄德国很开心。
为方便村里人购买一些日用品,黄德国开办了一家小商店,两排货架上摆放着常见的商品。每次进货,他都托人从外面带回来,心里总是愧疚。后来,他买了一辆三轮电动车,自己学着骑。两只小板凳放在踏板上,用挂钩固定好,上下车还是得用它。
自从失去双腿,地里的活就由曹兴兰打理,黄德国当起了“家庭主妇”,洗衣晒被、喂猪养鸡,样样干得漂亮。
日子一天天好起来,黄德国手上的老茧越来越厚,两个板凳也被磨得越来越光滑。“靠手吃饭,也活得自在。”黄德国充满信心。
感恩回馈众乡邻
“他性格好,为人好,从不发脾气。”“他对人总是笑呵呵的。”“人勤劳又肯干,请他帮忙有求必应。”罗家湾村的人对黄德国的为人总是赞不绝口。
平日里,要是谁家的车在半路上出了故障,轮胎出了问题,无论距离多远,也无论高温酷暑还是刮风下雨,黄德国一定会带着修理工具及时过来修理,随叫随到。
虽然自己是残疾人,黄德国也从来不多收别人一分钱,修完鞋补完胎之后,别人有意多给,他也一定会将多余的钱找回。“有些小问题,他都不收钱,无偿服务。”村民魏齐平说,这种事多得去。
这几年,国家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政策,黄德国作为残疾贫困户享受到了许多优惠政策,还免费获得了一个轮椅,行动更方便。
如今,他除了给人理发修车外,还积极发展脱贫产业,养了30多只土鸡。“党的政策这么好,乡亲们待我如亲人,我只能铆足劲干,才对得起帮助我的人。”这是黄德国的肺腑之言。
有这样一个身残志坚的典型,罗家湾村党支部书记李长平不论到哪儿,都会讲述这个感人的故事。
不要走开,底部留言更精彩!
往期精彩内容人当场没了,冰箱旁边别放这,切记!
保康农村逮“长虫”那些事...
保康家里是独生子女的,都看看!
母亲临终分家产,看哭天下百万儿女...
一家不知一家难,真现实,值得一看!
下午2:45分街头发生的真实一幕!必须告诉大家...
法院曝光最新一批“老赖”,兄弟、夫妻齐上榜,遇见他们千万别上当!
今天,保康、襄阳、宜昌…全湖北都在看这个跳河的女人!
小娃娃打火炮合集:一个3岁一个9九岁,真是天才!
妈妈打麻将忘记接女儿,一年后再次见到女儿时...
明天我家在紫薇广场杀猪,有需要买山猪肉的请提前预定!
保康三岁小孩打火炮,惊呆了!
保康传统婚礼习俗,你见过多少?
冷不靠灯,穷不靠亲,真现实!
襄阳日报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