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
经济条件越来越好
家里饭桌上的花样也多了
想吃什么都可以在超市、市场买到
但最想吃的还是
妈妈牌味道
特别是面食
擀面条
小时候最烦吃擀面条了,长大了却开始想念擀面条的味道。看着妈妈和面、擀面,切面,有条不紊的,面粉就变成了面条。下锅的时候再放上青菜,出锅的时候色香味俱全。现在家家户户基本都是买面条了,不过擀出来的面条就是比机器做的面条筋道呀!
红薯圆子
小时侯家里穷,都指望着过年能吃点儿好的,除了鸡鸭鱼肉,最想吃的就是这些只有过年才能吃到的炸货了。腊月二十八九,妈妈就开始准备了。洗红薯,蒸红薯,然后撕掉红薯皮,把它捏烂,加面粉或者生粉,再加糖,揉成圆子,一入油锅,老远就能听见“滋拉滋拉”的声音,没进家门就能闻到香味。刚出锅的时候最好吃,总要往嘴里塞两个,也不顾烫了,这时候妈妈一定会笑着问:“好吃吧?”
炸麻叶子
像擀面条一样,把和好的面擀成薄薄的一层,切成菱形,下油锅一炸,酥酥脆脆的,如果在和面时再加一把芝麻,那就更完美了。下酒,泡在冻米子里都都别有滋味。跟红薯圆子同是过年必备炸货。
三角糖包
三角糖包,就是有三个角,里面是糖水的那种馍,小时候最喜欢的面食之一。那时候馍馍馅儿没有现在的花样多,妈妈就会在形状上下功夫,圆的,三角的,椭圆的,长条的,有时候为了我们吃的欢,妈妈还会捏些小动物,而我们也会因此而兴奋,吃的好多。还记得咬第一口的时候总害怕糖水流出来,每次吃手上都会粘了糖水,黏黏的,有时候还会弄到衣服上,然后就会被妈妈吵。
死面馍馍
蒸馍馍一般用发面,炕馍馍多用死面,就是直接用水和面,不加面酵子,和面,揉捏,用擀面杖擀成薄薄的圆面饼,放烧热的锅里炕,保持火候不大不小,最好有一锅底炭火,差不多的时候再翻个面,就熟了,如果在冬季,吊锅里在熬上一锅排骨炖萝卜,围着火,吃着汤泡馍,再也没有比这更惬意的了。现在土灶台少了,炕馍馍大部分用电饼铛做出来的,也就没那么香了。
千层油馍馍
现在发面大多都用酵母,而过去都是用面酵子,油馍馍的做法是把面酵子加水泡胀和面,发酵,然后将发面擀成又薄又大的面皮,撒上细碎的葱花、辣椒粉、盐水、油,然后将大圆面皮对折再对折,数次之后,重复擀面撒佐料的动作,反复多次直到不能再擀,然后放入锅里炕。
每当妈妈炕油馍馍时,我都会围着灶台,熟一层,吃一层,特别的香脆。每一层都炕的焦脆,等炕完,也差不多吃完了。
面煎菜
过年炸炸货的时候,妈妈还会用菜叶子拖面炸一些吃的,比如芹菜叶子,香菜,荠菜、青椒……加些佐料,炸出来又香又焦,最好吃了。想当年,自己一个人能吃完一盘子。因为平时很少做,所以更充满期待。现在很少吃到,就越发的怀念。
面疙瘩
面疙瘩也是很常见的一种面食,父母干活累的时候常做这个,比较简单。直接取面加水,用筷子和一和,搅成面疙瘩,倒进沸水中煮熟就可以了。如果图简单,不想炒菜,可以直接煮洋芋汤,或者南瓜汤,半熟的时候将面疙瘩倒进去,加各种调料,也是滋味非凡,冷的时候,吃碗热乎乎的面疙瘩,整个人都暖和了。
不知道是因为人都念旧,喜欢追忆过去还是事实如此,总之大多数人都会常常念叨,现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反而吃什么都索然无味了,还是怀念原来的味道。近年来无论是农村人蒸的酵子发面馍馍,还是农家乐的饭菜都受到大家的追捧。
精彩推荐:
这个人居然“打鸟”上瘾,结果打到......
欢庆重阳活动丰富多彩,保康大地洋溢浓浓敬老情
河西路堵车,开启停车场模式
供销幼儿园的孩子们用行动告诉你,重阳节可以这样过
宣传片:古韵龙坪展新姿
一位郑万高铁建设者的自述
保康文化小康专题片-点亮明灯
有高度才有广度
识别并关·注带你看不一样的保康
点击“阅读原文”,精彩从这里开始…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