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开始熟了,再过几天,游客就能来采摘了。”8月1日,看着沉甸甸的葡萄架下挂满圆润硕大的葡萄,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城关镇刘家坪村村民王智兵乐开了花。
年,刘家坪村被纳入美丽乡村试点。王智兵瞄准农旅融合发展契机,投资90多万元新建19个中拱式大棚,引进巨峰和蓝宝石等多个品种的葡萄,发展大棚葡萄。
目前,刘家坪村已组建3家专业合作社,拥有网络农户户,流转土地亩,发展桃李果树、有机蔬菜瓜果、花卉等种植业。
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保康县城关镇党委大力实施环境整治工程、加快推进“两基”补短板工程、坚持特色产业培育工程等“四大工程”,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重点。城关镇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先后拆除旧房、猪栏、厕所等平方米,铺设污水管网1.3万米,购置垃圾箱、垃圾桶个;完成农户房屋立面改造59户,建设“小三园”户,完成道路绿化10.12公里。扎实推进“厕所革命”,累计完成户厕个、公厕62个,提前超额完成三年任务。
乡村振兴,基础设施是支撑。城关镇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新修硬化公路41.97公里,刷黑道路16.45公里;铺设饮水管道49.49公里;架设高低压供电线路17.2公里;新修河堤米;新建文化广场平方米,绘制外墙画平方米。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城关镇坚持培育特色产业,新建刘家坪瓜果采摘大棚平方米、花卉大棚平方米;新建玉泉广场商业街18间商铺作坊,开设荆山玉、锅巴、菊花等展厅及加工车间;全年新发展茶叶亩,新建桃李基地亩、中药材基地亩,新栽雷竹亩,九皇山茶叶、云溪沟山桐子、陈家河李子等产业初见成效。
近年来,保康县城关镇党委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扎实推进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党建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以高质量党建工作为保康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该镇党委先后荣获“襄阳市乡村振兴工作先进单位”“襄阳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襄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城关镇党委实行分级管理、动态监控,发动余名党员干部、群众志愿者参与全镇个防控点值班值守;紧急调动各类应急物资,组建25支村、社区疫情防控巡逻队,有效劝返流动人员0余人次,关停夜间经营门店20余家。
复工复产后,城关镇1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0家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家个体户全面恢复正常营业;通过与省内外劳务市场对接,点对点劳务输出人,发放外出务工交通补贴、生活补助共64.91万元。
近年来,为纵深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城关镇党委坚持脱帽不脱责任、脱帽不脱政策、脱帽不脱帮扶、脱帽不脱监管,抓实产业发展,着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镇户、人发展种、养殖业,名脱贫户通过外出务工、进城创业实现增收致富。
在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方面,城关镇党委整合资源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全面进行社区网格化改革,统筹“双报到”单位和党员力量,成立5个“双报到”党总支、78个“双报到”党支部,承接余名“双报到”党员,有效解决社区突出问题百余条。
同时,探索建立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公司三方协商机制,实现资源共享、环境共建、互利共赢。目前,该镇已成立业委会、自治小组个,党员在自治组织中占比达59.9%。
此外,以“德治、法治、自治”三治融合构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开办道德讲堂,评选先进典型,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落实“一社区一律师”制度,广泛开展普法教育,引导居民树立法治思维;修订完善居民公约,积极发挥自治组织作用,居民参与小区治理积极性显著提升。
特约通讯员陈泉霖
通讯员江彦佐
襄阳日报全媒体记者周建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