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
南河岸边,
保康县寺坪镇简家坪村4组
周兴炎、吴万翠夫妻的故事,
一直广为流传。
----------年夏,保康县发生特大洪水。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周兴炎因救灾时身体长期泡在水中,睡潮湿地铺,风湿袭身。后病情恶化,下肢肌肉逐渐萎缩,最终高位瘫痪,生活无法自理。
四十多年来,夫妻二人相互扶持,共同面对生活重担。周兴炎也在妻子吴万翠的精心照料下面色红润,精气神儿十足。夫妻二人相濡以沫的故事,成为简家坪村的一段佳话。
“跟了他,就是一辈子”
近日,记者来到周兴炎夫妇家中,周兴炎正坐在火炉旁看报,妻子吴万翠则在厨房忙前忙后,等待新鲜的包子蒸好出笼。
“发洪水时,县城全城停电。我们天天背着医药箱到处跑,救治病人,包扎伤口。那时候年轻,还在水里泡了7天7夜,背老人,救小孩……在一线救灾整整48天。”提及抗洪救灾往事,68岁的周兴炎告诉记者。
救灾第二年,周兴炎渐渐发觉自己的双腿发麻发酸,有时还得柱着棍子走路。22岁的吴万翠和周兴炎当时已相恋一年,虽然知道周兴炎有残疾,仍毅然决然的嫁给了他,与他同甘共苦。
后来,因为病情恶化,周兴炎坐上了轮椅。吴万翠便每天早上把70多公斤的丈夫从床上抱上轮椅,晚上再从轮椅抱到床上,帮他洗漱,喂他吃饭、喝水,悉心照料他生活起居的点点滴滴。
既要抚养三个孩子,又要照顾瘫痪的丈夫,还要操持家务,坚韧的吴万翠脸上却总是笑呵呵的,看不出一丝阴霾,“既然跟了他,就是一辈子。再苦再难,也要和他一起慢慢过。”
“你去看病,我来抓药”
从年开始,周兴炎便开始住院治疗。从保康到襄阳,从襄阳到武汉,从武汉到北京、丹东、大连……病情稳定后,周兴炎便在寺坪镇卫生院做起了中医门诊。
本想到日子可以稍稍平静,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周兴炎的病情又开始恶化。年1月,因实在支撑不住,周兴炎决定病退。没了生计,身体又有残疾,接下来该怎么生活?
想到自己还能够坐诊看病,周兴炎决定自己开一家小诊所补贴家用。知道了丈夫的心思,吴万翠对丈夫说,“没关系,你去帮别人看病,我就来帮你抓药打杂。”
----------诊所开起来后,每天早上7点,吴万翠就扶着丈夫起床洗漱、吃饭,然后帮助丈夫用一块专用的木板固定身体,方便他给病人把脉、看病、开药。吴万翠则负责诊所里其他的所有琐事。
“当时他帮别人看病,我就帮忙抓点药,开诊所时,我们还专门建了一个小药房。”吴万翠说。
“把报纸上的故事讲给她听”
年,周兴炎坐上了轮椅。因出门不便,看报纸便成了他最大的乐趣。
““工作的时候就有看报纸的习惯,每年都订报,到现在有40多年了。《襄阳日报》、《襄阳晚报》、《国务院公报》、《楚天都市报》等等都订过。”周兴炎说。
”如今,周兴炎的手基本不能伸直。平时,他每看完一页,吴万翠就帮他翻一页。要是顾不上,吴万翠就提前把报纸摊开放在他面前,再把报纸每页的边角折起,让其散开,方便周兴炎自己用小竹棍儿把报纸拨开翻页。
““妻子没有什么文化,在报纸上看到一些有意思的故事,就会讲给她听,和她一起分享。”提及订报的目的,周兴炎觉得,了解一些国家情况,学习一些理论知识,让自己充实起来,把大脑开发开发,自想自解,也挺好。
”如今,儿女三人都已长大成人,周兴炎、吴万翠夫妇基本上没了负担。老两口风风雨雨,相濡以沫40余年,早已形成默契。
去年,周兴炎在报纸上看到盲人郭大荣自强不息的故事,深受感动。“作为一个盲人还能做这么多,真的不容易,无论如何,要努力生活,精神气儿不能丢。”周兴炎说。
----------最美的爱情
不是轰轰烈烈、花前月下
而是不论在细水长流的平淡日子
还是栉风沐雨的困难岁月中
都有人知你、懂你、爱你、念你、伴你永远
一起经历人生中所有的喜怒哀乐
相濡以沫
方能细水长流
来源:襄阳日报通讯员易恒全媒体见习记者刘睎菁
图片:全媒体见习记者刘睎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